10月24日上午,“食叶草及食叶草产业化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成功举办。
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一致同意:由北京军信泉盛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完成的“食叶草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技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由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赵同科,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朱相远,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员林友华,北京农学院教授白景云,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员金石,康道尔生物医药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康南组成。
食叶草,又称“蛋白菜”,属蓼科酸模属,是一种新型的高蛋白植物。据专家测定,食叶草叶蛋白含量达32%~48.7%,18种氨基酸含量大于27%,维生素含量、有益矿物质含量、硒含量、钾含量、异黄酮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其母本,特别是钾含量达到2805mg/100g,总抗血酸VC含量608mg/100g,钙含量683mg/100g,总黄酮含量24.7mg/100g。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粮、食品、保健品等领域。
据食叶草发明人、北京军信泉盛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柏绿山介绍,自1997年科研团队针对鲁梅克斯-1神奇的营养价值和天然的食用缺点,从种子培育、植物驯化、品质改良等经过十多年潜心公关,2008年先后获得19项发明专利。如今,食叶草已经成为富含多种有益元素和矿物质的人类又一大可贵食粮及营养食品。
经过专家评审,食叶草项目是通过杂交、培育、改良、优化而成的新植物品种。它具备适应性强(在盐碱、荒漠、高海拔、高寒的劣质土壤环境中均可种植)、产量高(每亩鲜草年产量15~60吨)、营养丰富等优势,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填补了国际空白,属于食品级新物种。
柏绿山院长自豪地告诉记者:“食叶草根粗杆壮,叶肥颈硕,种植一次几十年无需再种植。它是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黄金草’、‘扶贫草’,企业发展的‘食叶草’‘富贵草’,市民百姓的‘健康草’‘长寿草’‘营养草’。”
一粒种子改变农业历史,一棵小草走进人类世界——中国科技再次见证中国智慧,中国智慧再次创造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