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叶草专刊
序言:碳交易隐藏着极大的商机,可谓是一坐待挖掘的金矿,有人为卖“碳”待价而沽,有人为找碳源买“碳”而愁,“碳”资源有价的理念已向企业传递。食叶草被称之为“碳汇草”,其价值与意义已引起众多从事碳交易的企业家重视与青睐。

一、碳交易市场相应关健词
1.碳源(carbon source)系指向大气中释放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既来自自然界,也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是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减少碳源一般通过二氧化碳减排来实现。2.碳汇(Carbon sink)系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也可以理解为植被吸收并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多少,是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增加碳汇主要采用固碳技术。3.碳达峰(Carbon peak)系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4.碳中和(Carbonneutral)是一个新鲜的外来名词,系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推动绿色的生活、生产,许多有识之士“碳中和”已成为自发行动。5.碳交易(Carbon Market)是一种应对全球变暖气候危机的解决方案,以一定的法律与规则为约束和依据,给碳排放量定价,把它包装成一种资产或者说“商品”,建立相应的市场进行交易买进卖出,以此来控制碳排放,促进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减。它对应的市场环境叫做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是由包括交易主体(控排企业)、交易产品(碳排放权)、交易流程、交易活动及监管活动(政府监督)等在内的核心要素所组成的规则化体系。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做出庄严承诺,中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生态环境部出台一系列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确立实施碳达峰方案为2021年重点任务。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关键期、推进碳中和起步期,要完成碳达峰任务的60%,争取在2028年实现碳达峰,为碳中和打好基础。我国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明确了建立全国碳市场的主要思路和管理体系,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企业参与中国绿色碳基金,除了能直接获得国家在税费上减免的优惠外,在更大意义上也是一种潜在的投资行为。
1.获得由政府主管部门签发的、经过计量、核查、登记注册的碳汇信用指标。政府可以设计统一的标识,允许企业在其产品上加以标注,类似绿色产品、绿色电力一样,可以设置为“碳中和”、“碳补偿”等。
3.积累参与谈交易活动的经验,增强未来气候变化政策可能给企业带来影响的应对能力。例如,国家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发布限额,企业可以用已有碳指标进行抵消,与单靠技术改进减排相比,这将极大地节省成本。
4.在将来市场成熟后,企业还可以将获得的碳汇指标通过碳汇贸易出让,赢得可观的收益。
5.培养企业内部熟悉环境产品生产和计量的专业人员,有助于拓展新产品市场。
6.促进企业绿色经营理念,树立绿色营销形象,增强企业公众影响力和市场美誉度。
三、广泛种植食叶草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迈步碳中和
广泛推广种植食叶草,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氧气,在高产特性的发挥中,碳库的质和量会迅速发生变化,由碳源转化为碳汇,从而影响到大气环境中气体总量,具有明显的固碳潜力助力碳达峰迈步碳中和。

通过科学种植食叶草研究探索碳汇农业生产模式,作为碳汇宗旨贯穿始终,测算食叶草农业碳汇最大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碳交易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户收入。

食叶草枝繁叶茂,每个月收割一次,刈割后长得疯快,可称之速生“碳汇草”,其强大的碳汇功能可起到“封碳”作用。据预测,一亩食叶草一年“捕碳”总量可达到普通乔木的上百倍。同时,食叶草可深度开发涉及领域广泛的新产品,可谓取之自然用之自然,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应对气候危机取得更多成果,在世界“碳交易”市场为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1.长生不老优势:食叶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一次几十年不用再种,打破农业亘古以来“春种秋收”的农耕规律,改写农耕历史,当月种植,季月获利。食叶草收割后能迅速分蘖再生出大量新茎,因此每个生长季节内可收割的次数及每个生长季节的总产量主要决定于生长季节的长度、对土壤的适应性,光合作用的充足,尤其是生长季节降雨及灌溉的数量和分布。食叶草“疯长”是特点,在土壤、水、肥合适条件下,每昼夜可生长10公分左右,可谓是“植物之冠。”2.天然生态复合营养优势:营养与康养有着密切关系。食叶草可谓是植物营养库,蛋白质含量36%~48.7%,超过大豆和牛奶;维生素C含量超过桔子等水果;钙含量超过牛奶;铁含量超过菠菜;钾含量之高驾乎一切蔬菜之上;氨基酸总含量36.72%;抗坏血酸47.3mg/100g;维生素E40.0mg/100g;富含β-胡罗卜素、SOD、绿原酸、叶绿素、异黄酮、蔗糖、果糖、叶酸、泛酸、硒、锌、磷、镁等微量元素及有益矿物质,汇集天地间复合营养成份突破七十余种,超级营养能量以及多样化营养的补充,对增强体质免疫力和提高抗感染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均衡营养是抵御病毒、对抗疾病的后盾,是影响康养的基础物质,毋庸置疑的胜任康养中国行。3.高产量优势:食叶草生长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根据需要决定收割时间,北方无霜期种植,年亩产鲜草20~35吨,有的已达到40吨;南方一年四季种植,年亩产鲜草30~60吨,广东神龙食叶草公司每亩鲜草产量突破100吨。产量、营养成分和营养含量与土壤、水源、肥料、气候、光合作用、田间管理、收割次数等生长环境有直接影响。称之“植物之母。”

4.改良盐碱地优势:食叶草在PH值9.5、含盐量0.6%~4.8%的盐碱地以及沙荒地均可种植生长;食叶草肉质根分泌物及落叶腐殖酸增值土壤有机质,提高微生物活性,有效改良盐碱地,修复土壤板结,使荒地回春,为国家提高耕地有效面积。称之“植物猛将。”
5.修复贫瘠土壤优势:食叶草陈叶代谢通过腐殖分解,形成大量的有机物质为土壤提供养分,提高肥力。实践证明,种植食叶草营养体植物进行润田沃土是最快速、最经济、最有效的修复土壤措施。
6.治理农毒污染土壤优势:食叶草壮实的根系营养聚集,稠密的茎叶营养丰富,产出大量有机成分在土壤层,倍增微生物菌群落,孳生土壤动物蚯蚓等,使土壤疏松透气,改善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分解降低农毒,达到治理重金属土壤的目的。7.保水固沙优势:食叶草有利于加强大气降水的渗透保水能力,是增加和发展陆地绿色植被的先锋,对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面径流量具有显著作用,对改善水源涵养、防沙固沙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 8.抗寒耐旱优势:食叶草成年株在零下40℃低温正常越冬,抗寒性强,雪未溶即返青;不受冰雹及虫害影响,根在生命在;食叶草根系能深入地下,若底土多孔则主根可达到1米左右,能截留可观的降水量,充分利用深层土壤中水分,对干旱的耐受能力极强。称之“植物勇士。”9.改善生态环境优势:食叶草在盐碱、贫瘠、荒滩地、低效林地和边际土地上绿化种植,以及在各种极端气候与土质中均可种植,对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是退耕还林的“植物先锋。”

10.拓展广泛优势:食叶草可拓展粮食、食品、植物奶饮料、保健品、饲料、肥料、生物、环保等领域,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突破草本植物在众多工业领域应用的奇迹。称之“植物巨无霸。”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人类正在努力寻找各种能够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农业技术措施,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最佳目标。目前我国开展的碳汇项目主要包括森林碳汇、草原碳汇、海洋碳汇等,而涉及农业的碳汇项目较少。

根据食叶草生物特性,是吸收二氧化碳最大的载体之一,是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也是最适用的“吸碳器”,与工业减排相比,固碳成本低、简单易行、综合效益大,具有经济可行性和现实可操作性。据专家估算,每667平方米食叶草可吸收固定7.6吨二氧化碳,种植区域蓄积量每增长1立方米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1.7吨。一亩食叶草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23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不仅符合国家碳交易利益,提高农户收入,也有利于企业发展,对实现低碳绿色农业、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环保型、节约型社会,构建低碳社会,离不开低碳科技的推动。食叶草是植物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之源,坚持向千亩启动、万亩规划目标努力,达到碳峰值、实现碳中和,为美丽的地球和洁净的家园尽责尽力。食叶草绿色植物可维系生态平衡,这个庞大的、作为地球上最廉价的 “吸碳制氧厂”让更丰富的有机物释放于植物的茎、叶、根,充满生机活力,从而激发更多科研课题以及探索奇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