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粮食安全就是能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也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粮食安全则来自产粮、保粮、护粮三大系统的保障,这是一个值得极其深虑的问题,只有做好笃定泰山的基础,才能做到扶危持颠、必操胜券的把握。
随着食叶草新食品原料的不断精准研发、深度创新与市场应用,在多元化领域占据的产业力量,更加彰显食叶草特性更上一层楼的优势。食叶草研发团队履行责任与义务,竭尽所能发挥科技创新智慧,向科学的“致高点”冲锋,实践验证食叶草潜力是挖掘不尽的,特别是在助力产粮、保粮、护粮新晋口粮方面,坚信未来将为我国粮食安全起到应有的贡献。
一、食叶草高产量生物优势是“产粮”重中之重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尽管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但饥荒问题依然困扰着当今的世界,我国的粮食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食叶草虽然是非农作物草本植物,无论是高产生物量还是营养丰富量则以“双量优势”均可起到辅助或替代粮食的作用。特别是无需复耕、成本低、廉价亲民之特色,是稳定“产粮”因素。
食叶草生物期鲜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按生产需要决定收割期。北方无霜期种植,平均25天收割一次,年亩产鲜草20~35吨,有的已达到40吨;南方热带一年四季种植,平均22天收割一次,年亩产鲜草30~60吨,广东神龙食叶草公司已突破年亩产鲜草100吨。食叶草高产量的鲜草制成草粉加工新晋主粮米与面,可替代部分粮食份额;食叶草天然生态蛋白蓼米,年亩产量150公斤左右,这是新粮源又一大创新成果。食叶草鲜草产量或食叶草蓼米产量均与土壤性质、水源、肥料、气候、光合作用、田间管理、收割次数、分蘖状况等因素有直接影响。
3、拓展盐碱地种植是保粮有利措施:食叶草在PH值9.5、含盐量0.6%~4.8%的盐碱地以及沙荒地均可种植生长;食叶草肉质宿根分泌物及落叶腐殖酸增值土壤有机质,提高微生物活性,有效改良盐碱地,修复土壤板结,使荒地回春,为国家提高耕地边缘面积,充分有效利用是稳定“保粮”因素。
4、拓展贫瘠土壤种植是保粮有利措施:食叶草新陈代谢的落叶朽茎通过腐殖酸过程,形成大量有机物质为土壤提供养分,增强土地肥力。实践证明,种植食叶草营养体植物进行沃土,是最快速、最经济、最有效的修复土壤措施之一,充分有效利用是稳定“保粮”因素。
5、拓展治理修复的农毒污染土壤种植是保粮有利措施:食叶草壮实的根系营养聚集,稠密的茎叶营养丰富,以叶养根,以根养土,同力产出大量有机成分在土壤层,倍增微生物菌群落,孳生土壤动物蚯蚓,大量的蚯蚓体内分泌酶产生的生化作用可分解降低农毒,进而使土壤理化性能得以改善,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疏松不板结,达到治理重金属土壤的目的,充分有效利用是稳定“保粮”因素。
5、适应性广泛种植是保粮有利措施:食叶草成年株在零下40℃低温正常越冬,一般霜冻对食叶草生长无影响,抗寒性极强,初春时雪未溶即返青;食叶草根系能深入地下,若底土多孔则主根可达到1米左右,能截留可观的降水量,充分利用深层土壤中水分,对干旱有耐受能力;食叶草不受地面冰雹、虫害等自然灾害影响,根在,生命在,广泛适应性种植是稳定“保粮”因素。
三、食叶草天然生态复合营养是“护粮”重中之重
食叶草所具备的天然生态复合营养丰富多元化,含有数系极其少有的珍贵营养元素居植物首位,是名符其实的植物营养库,坚信在今后的研发中仍有更多奇迹不断发现,为人类研究生命奥秘提供有价值的资源。经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检测,食叶草蛋白质含量36%~48.7%,氨基酸总含量36.72%,抗坏血酸47.3mg/100g,维生素E40.0mg/100g;钾含量高的惊人,高于当下所食用的蔬菜;富含膳食纤维、SOD、β-胡罗卜素、绿原酸、叶绿素、植物多酚、植物多肽、异黄酮、蔗糖、果糖、叶酸、泛酸、硒、钙、钾、锌、磷、铁、镁、铜等微量元素及有益矿物质,突破上百种营养成分,在植物界是罕见的,是“护粮”的有利保障。
四、产粮、保粮、护粮永远是人类的重中之重
“天降元宝地生金”是柏绿山院长最初始为食叶草总结的精辟定论。如何推进“虽称草可为粮”的非农作物食叶草新食品原料为人类所起到的价值,离不开科学精神的弘扬和技术创新的引领。任何国家、任何时候粮食都是首要的,以食叶草富有的高产量、高蛋白、高营养等特质“宝藏”的优势,彰显产粮、保粮、护粮融入国家民生持续发力,传承担当,实现目标。
五、食叶草是产粮、保粮、护粮创新导向
食叶草产粮、保粮、护粮举措正聚焦弘扬科学家的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推动大农业高产、高质、高品多元发展。食叶草事业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后起之秀以及企业家们传承前辈守望的需求导向和创新导向,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将以重大颠覆性的科学技术创造新产业、新业态,在新时代农业浪潮中取得先机,进入产粮、保粮、护粮目标实施,抢占未来市场制高点,在粮食领域中体现食叶草取向性的新突破。